全新自研的 LaTeX 科研平台
· 阅读需 12 分钟
它不是掌控者,而是仆人。 它不嘶吼,也不炫技。 它在你需要时出现,在你专注时 隐去。 它是我们心目中的工具的理想状态。
引子:科研人的时间,到底去哪儿了?
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刻:
- 把文献从 Zotero 导到 Word,又从 Word 贴回 LaTeX,光是“搬运”两个字,就让你原地耗掉一个下午。
- 为了改一篇稿子的参考文献格式,打开了三个文档、两个网页、五个标签页,最后还是靠手动一条条改。
- 和导师、合作者对文档版本反复确认,明明已经发了 v3_final_final_last_but_really_final.tex,结果还是漏了最关键的注释。
- 想整理下思路写个框架,一转头打开白板工具、思维导图工具、笔记工具、再切回写作工具——写到哪是哪,找不到就算了。
这些时刻,令人抓狂。
而更抓狂的是:我们早就习惯了这些痛苦。
仿佛做科研,就应该配套「反人类的工具链」; 仿佛搞学术,就不能拥有高效和美感。
但你有没有想过—— 如果我们把写作、笔记、协作、排版、分享,全都收进一个平台里, 如果这个平台懂科研人、懂LaTeX、也懂AI,那会是什么样子?
坦率的讲
我们当然理解,大部分科研人员的时间,其实并不是浪费在真正的“科研”上。
更多时候,你是在应付无休无止的组会、汇报、审核流程和那些说不上有没有意义、但你必须参加的会议。再加上一大堆行政事务——填表、盖章、走流程——这其中的荒诞,哪怕你不想抱怨,都很难不叹气。
坦率地讲,这些问题,我们解决不了。我们没有权限,也没有权力。
我们是做工具的,不是做制度改革的。
但好消息是:这类“结构性问题”,确实正在逐步改善——从管理者到学生,大家都开始意识到:再这么耗下去,科研只会越来越像打工。
所以我们只能从我们力所能及的地方下手,从“科研工具”这个小切口,想办法把你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抢回来一点。
我们知道,这可能改变不了你今天几点能下班,但它可以决定你晚上是不是要为了一份PPT、一个投稿格式,熬到凌晨三点。
我们没法让你少开会,但我们可以让你真正写东西的时候,少走点弯路。
这,是我们能做的,是我们想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