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小时学会 LaTeX
这个入门教程不要求你有任何 LaTeX 基础, 但我们的目标很简单粗暴:看完之后,你不仅能写出人生第一份 LaTeX 文档, 还会对接下来的 LaTeX 深造之路,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——不再一脸懵逼,而是“我上我也行”。
什么是 LaTeX
(念作“雷-泰赫”或者“拉-泰克”,你怎么顺嘴怎么来)是一款用来排版专业文档的利器。但得提前打个招呼:它的工作方式,和你以前用过的那些 Word 啊、WPS 啊、LibreOffice 啊,完全不是一个路数。
传统的文档工具是“所见即所得”(WYSIWYG),你看到啥就写啥,点点鼠标加个粗、换个颜色、美其名曰排版。而 LaTeX 是“所想即所得”,你写的是一份纯文本文件,靠插入一些神奇的 LaTeX 命令,告诉系统你想要啥效果,最终交给 TeX 引擎来处理。
等你敲完代码,按下「编译」按钮,电脑就会把这份“带魔法的纯文本”变成一份排版精致、印出来都能直接投期刊的 PDF 文档。你只负责写内容,格式美不美、有多专业,全交给 LaTeX 和它背后的 TeX 引擎去操心。
一句话:你动脑子,电脑出好活。
它从哪来?为什么值得信任?
话说回 1978 年,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位计算机科学家,叫 Donald Knuth(唐纳德·克努特),具体情况可自行谷歌,在这里你只需要知道此公是大神中的大神。
他写了一本旷世奇书《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》,结果发现——当时没有任何排版系统能把这本书排得像样。 他气不过,干脆自己撸了一套排版引擎:TeX,从底层指令到字间距算法,精确得变态。
但 TeX 太强,也太“底层”,普通人用起来很崩溃。于是后来另一位大神——Leslie Lamport,在 TeX 之上封装了一层更友好的指令体系, 这就是我们今天用的 LaTeX(“Lamport + TeX”)。
所以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这样:
- TeX 是内核,LaTeX 是操作系统
- TeX 负责让每一页字都美得像艺术品
- LaTeX 负责让我们普通人能写出这样的艺术品
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,LaTeX 已经被全世界的科研人员、工程师、数学家、期刊编辑部、大学出版社广泛采用。 你看到的顶刊论文、博士论文、学术书籍、科技讲义,大概率都是用 LaTeX 写的。它不是“新潮”,恰恰是最老派也最可靠的技术之一。
- 最新稳定版本:
v3.141592653
(2021年1月)- TeX 的版本号一直在逼近圆周率 π(比如 3.14159265…),但永远不会超过它。作者 Donald Knuth 说这是为了致敬数学之美,也象征这个系统已经“无限接近完美”了。
- 他还立下规矩:自己去世后,TeX 的版本号将最终定格为 π,不再更动。
- 而 LaTeX 的版本号呢,直接按时间来命名,比如 2024-06-01,主打一个稳定和纪实。
所以别人家的版本号是“我们还有很多要改的”,而 LaTeX 的版本号,是在说“我已经尽可能地写对了”。就,很理工科浪漫。
为什么要学习 LaTeX
关于要不要学 LaTeX,其实可以摆出一大堆支持和反对的理由,但说到底,这事儿就跟吃不吃香菜一样,是你自己的选择——看你习惯什么、喜欢什么、以及你对排版的要求有多高。
当然,如果你非要让我站个队,那我毫不犹豫站在 LaTeX 这边,原因如下:
- ✅ 它可以排版极其复杂的数学公式、表格和各种理工科硬核内容,轻轻松松搞定那些 Word 一碰就炸的东西;
- ✅ 它对脚注、交叉引用、参考文献管理这些“琐碎但不能错”的东西,简直是强到变态;
- ✅ 像目录、术语表、图表清单这些又臭又长的结构,LaTeX 也能一键生成,完全不费脑;
- ✅ 更别说,它本质上是可编程的系统,能装插件、能扩展,几千个免费包随便挑,想怎么定制就怎么来,什么“公司定制模板”、“期刊指定格式”全都能拿下。
一句话总结:LaTeX 给了你对文档排版几乎极致的控制权,印出来那叫一个“专业范儿”。 当然,它也有短板,比如那种“杂志风格”“图文乱飞”的页面,它就没那么擅长——那种场合你还是该用 InDesign 就用 InDesign,别硬来。
LaTeX 另一个特别香的优点,是它把“内容”跟“样式”分得特别清楚。你写好内容,想换个外观?换模板就行,不用一顿鼠标点到手抽筋。
你甚至可以预先写一个样式文件,定义好你 自己的文档规范,以后所有类似的文章都能用这个“母版”一键生成,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术期刊会提供 LaTeX 模板:统一格式、统一投稿流程,省事儿省心。
LoongTeX 上就有一个“模板天团”级别的模板库,上千种模板,从科研论文、技术报告、学术书籍,到简历、演示文稿一应俱全。 你只需要打开模板,新建一个项目,就可以直接开写——别担心格式的事儿,专心把内容写好就行。
总之,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写作体验和专业排版效果的人,那 LaTeX 真的值得你认真尝试一下。用上了,你可能会想说一句:“😝我汤姆怎么才发现这玩意儿。”
编写你的第一个LATEX作品
第一步,咱们得先整一个新的 LaTeX 项目。
你可以在自己电脑上新建一个 .tex
文件,当然,图省事的话,直接在 LoongTeX 上开新项目也行。
咱们就从一个最简单、能跑起来的例子开始——点开就能在 LoongTeX 里跑, 别犹豫,先上车。
\documentclass{article}
\begin{document}
First document. This is a simple example, with no
extra parameters or packages included.
\end{document}
这个例子会生成下面这样的 PDF 文件:
你会发现 LaTeX 很贴心地帮你把段落首行缩进了,排版这事儿它全权代劳。我们接下来来拆一下这段代码里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第一行 \documentclass{article}
,意思是:这是一篇文章类型的文档。这个“类”定义了整篇文档的大致外观。
不同的内容,用的“类”也不一样——比如写简历你就不能用这个,要选专门的 cv
类;写学术论文就可以用标准的 article
类;
写书?用 book
;写报告?用 report
。LaTeX 世界里的“类”多得很,想看全套?
去 CTAN(一个叫“Comprehensive TeX Archive Network”的地方)挖宝吧,官方又全又靠谱。
设置好文档类型后,正文内容就写在 \begin{document}
和 \end{document}
之间。
你可以把例子打开,随便改点文字,然后点击 LoongTeX 上的「Recompile」按钮——它就会自动帮你排好版、生成 PDF。
体验跟写 Word 不一样,它更像是一个“严谨的排版机器”,但一旦习惯,会上瘾。
看不明白也没关系,这里有个短视频,点一下直接演示给你看。
todo:这里是一个视频
在 LoongTeX 里,任何项目都可以设置成“边写边编译”。 只要点一下“Recompile(重新编译)”按钮旁边那个小箭头, 然后把 “Auto Compile(自动编译)” 打开——就像下面这个截图里演示的那样。 从此告别手动点点点,专心写就完了。
todo: 这里是一张图片
刚刚我们学会了怎么往文档里加内容,接下来该整点“门面工程”了:给你的文档起个像样的标题。 要做到这一点,我们得稍微聊一下—— LaTeX 里一个听起来有点唬人但其实很简单的东西:导言区(preamble)。
文档的导言区(Preamble)
上面的截图展示了 LoongTeX 是如何把 LaTeX 文档保存为一个叫 main.tex
的文件的。.tex
是写 LaTeX 的标准后缀,大家都这么叫,别问为什么,行业惯例。
在前面的例子里,我们是在 \begin{document}
之后开始写正文内容的。
但其实,在这之前的所有内容,都属于 LaTeX 文档的“幕后配置区”——导言区(preamble),说白了就是整篇文档的“开场设定”。
在导言区里你要干什么?简单说,就是定调子:
- 用
\documentclass
告诉 LaTeX 你要写的是个什么类型的文档(比如文章、报告、幻灯片); - 设置文档语言;
- 加载你需要的各种功能包(这玩意儿就像是给 Word 安装插件,后面我们会细讲);
- 还有各种配置项,能调的都在这儿调。
如果你想从最精简的配置开始,一份最基本的导言区可能长这样:
\documentclass[12pt, letterpaper]{article}
\usepackage{graphicx}
其中这行代码:
\documentclass[12pt, letterpaper]{article}
意思是啥?一句话:这是在告诉 LaTeX,“我要写一篇文章(article 类型),字号用 12pt,纸张用美国标准信纸(letterpaper)”。
这两个参数是写在中括号里的,多个参数之间用英文逗号隔开,是专门用来个性化配置这个 article 类型文档的。就像你点外卖,article 是主菜,12pt 和 letterpaper 是加辣和不要香菜。
具体来看这俩参数干了什么:
12pt
:把默认字体大小调到 12pt,比默认的 10pt 大一圈,适合眼睛不太好或者老板要求字号大的场景;letterpaper
:设置纸张大小为美国人常用的信纸(8.5 x 11 英寸),当然你也可以选a4paper
(国标)或者legalpaper
(更长一点的纸)。
字体大小还能选啥?常见的就 9pt、10pt、11pt、12pt,没特别指定的话,默认是 10pt。
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页面尺寸和页边距这些问题,建议去看看我们的页面设置和边距配置那一篇,非常实用,适合强迫症患者深度掌握。